当前位置:首页 > 常见问题解答 > 贝聿铭| 探索伊斯兰文化内核
贝聿铭| 探索伊斯兰文化内核

  位于卡达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(Museum of Islamic Art)大概是贝聿铭先生生前的最后一个大型项目了,耗时4年,其面积多达4.5万平方米。先生曾说,他喜欢在不同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设计作品,探索风格各异的民俗文化,而这一次,他来到了中东。

  多哈是卡塔尔的经济、政治、文化中心,同时也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,在设计博物馆之前,就注定这里将成为世界伊斯兰艺术品的汇聚地。为更好的展现伊斯兰文化的魅力,贝聿铭先生探访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建筑,印度的贾玛清真寺、西班牙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都曾成为设计灵感来源,但也只限一瞬。由于伊斯兰文化的多样性,要探索到其真正的内核,更需要抛开各地建筑的历史、文化因素,从中找到共性。如今落成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,在其造型上与开罗伊本图伦清真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  


图1 伊本 图伦清真寺.jpg


图2.jpg


图3.jpg


  几何,是先生在世界各地伊斯兰建筑中总结出来的共性,也是先生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元素。罗伊本图伦清真寺外观用多层八边形叠加,往上是弧形穹顶、球形,不同几何体的组合,构成了庄严肃穆、洗涤心灵的场所。在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同样可以见到它的身影。


  图4.jpg


  与日本的美秀美术馆一样,博物馆的选址由贝聿铭先生来定。在中东,除了一望无际的沙漠,还有充足的海水和阳光,滨海大道、波斯湾边便有这三样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。为了创造一座立于纯净画布上作品,且不被后来高楼大厦掩盖其光芒,多哈政府开始填海,为博物馆打下地基。

  

图5 俯瞰.jpg


图6 平面.jpg



图7 剖面.jpg


  基于选址在波斯湾边,易收到海浪侵袭,由此,设计师在博物馆周围做了新月形围栏的设计,用以减少海洋对建筑的影响。


图7.1.jpg


图8.jpg


图9.jpg


图10.jpg


图11.jpg


图11.1.jpg


图11.2.jpg


  建筑外观是由来自法国勃艮第的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。在卡塔尔,除了沙漠,最珍贵的便是阳光和水,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二者都已具备了。白天,在太阳光的直射下,建筑通体纯白,与附近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区别开来,夜幕降临,建筑体在灯光的辅助作用下,海面倒映出它的轮廓,显得愈发神圣、肃穆。


图12.jpg

  

图13.jpg



图13.1.png


图13.2.png


  博物馆区域划分功能齐全,通过一条长廊可以通向教育中心,在长廊间设置凉亭和喷泉,使周围的气温降低,同时兼顾实用性和观赏性。

 

图14.jpg


图15.jpg


图16.jpg


图17.jpg


  在博物馆中央大厅的中心顶部,有一个造型类似于八芒星的穆卡纳斯(Muqarnas)穹顶。穆卡纳斯是伊斯兰文明的创造发明,“将斜角或冲天或几何形状的几何细分成许多微型斜角,产生一种细胞结构”,这是伊斯兰建筑中的典型装饰纹样之一。在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内,抬头看向穹顶,阳光从中心照射下来,加强复杂几何切面造成的眩晕感,光影重叠,变化多端。


图18.jpg

  

图19.jpg


图20.png


  博物馆的建造经历了多种困难,其中之一便是蜂窝状的天花板。蜂巢式的天花板是由混凝土构成,浇筑之后,取掉模具,它的形状也就固定了,并且不能再做任何的更改,因此,施工团队只有一次机会去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。


图21.jpg

 

图22.jpg


图23.jpg


图24.jpg


图25.jpg


图26.jpg


  棕榈树耐寒性强,喜温暖湿润气候,喜光。多哈属热点沙漠气候,终年高温干旱,本地的棕榈树长势并不喜人。但贝聿铭先生对建筑的要求极高,他认为当来访者沿着坡道参观博物馆时,棕榈需展现列队欢迎姿态,合着阶梯式的潺潺流水声,让参观变成一种肃穆起敬的朝圣之旅。然而事不如愿,从从外运输过来的高大棕榈树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气候,这也成为贝聿铭在这件设计作品中的遗憾。

  与多哈伊斯兰博物馆同期设计的作品还有苏州博物馆,二者在外观会有些许共同之处,但究其内核,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苏杭婉约气韵仍有很大差别。艺术将文化通过可视化的建筑形式展示出来,这是文化的传承,也是艺术的创造。





上一篇:意大利家具品牌MINOTTI 下一篇:中珩装饰:空中花园的建造